哪些人身上最可能“潜藏”着慢性乙型肝炎?
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7.18%,按此患病率推算,2006年我国仍有约9300万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另外,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乙型肝炎发病1002292例。
目前被发现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只是冰山一角,不少患者发生了肝硬化,甚至直到肝癌破裂了才到医院抢救而被发现患有乙型肝炎。因此,尽快找出那些“潜藏”着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对于控制进一步传染、及早控制病情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哪些人身上最有可能“潜藏”着慢性乙型肝炎呢?
1.有乙型肝炎家族史者
因为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共用生活用具等密切接触的原因,乙型肝炎病毒在家族内部成员传染,导致乙型肝炎感染呈现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尤其是母亲患有乙型肝炎,在生育和哺乳期传染给孩子导致的“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主要的传播途径。
2.性工作者
由于没有采取合理防护措施,性生活时通过生殖道、口腔黏膜破溃处的“血液接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3.吸毒
吸毒人群往往由于共用注射器和混乱的性生活状态,而致乙型肝炎病毒互相传染。
4.同性恋者
肛交等非正常性生活方式,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肛门破溃黏膜而传染。同性恋人群如果性伴侣较多,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5.经常接受血液透析及输注血制品者
这类感染方式又被称为“医源性传播”,与既往我国医疗条件有限,对献血者所献血液没有严格检查,以及血液透析时未能使用“一人一管”等感控措施不到位有关。
6.文身、洁牙者
不少人会在街头及不正规的机构进行文身、洁牙等,由于这类操作往往没有严格消毒和执行“一人一针”等有关感控措施,通过针具等导致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
7.免疫功能低下者
患有肿瘤、血液病,进行化疗或器官移植服用抗排异药以及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时,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很容易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导致乙型肝炎暴发。
8.其他
小儿、孕妇、老年人及经常酗酒的人,如果没有接种过乙肝疫苗,体内没有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也容易罹患慢性乙型肝炎。
婴幼儿:5岁之前的婴幼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对入侵的肝炎病毒不能及时清除,且容易产生免疫耐受。因此,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很容易成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尤其是有肝炎家族史者。
孕妇:孕妇比一般女性更易患乙型肝炎,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妊娠后胎儿生长发育所需大量营养全靠母体供应,造成孕妇的肝负担大大加重,抗病能力也随之明显下降。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内脏器官功能退化,肝血流量减少,肝吸收营养、代谢物质和清除毒素的能力也相应减退,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肝损伤后恢复能力下降,同时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因此,老年人也是乙型肝炎的易感人群。
长期嗜酒的人:长期嗜酒可导致脂肪浸润、肝细胞炎症、变性,引起肝功能异常,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责任编辑:刘薇薇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开封日报社和开封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开封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开封日报、汴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开封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1-22924343